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經濟風險加大,能源消費進入新階段。今年前5個月,國內煤市需求下降,噸煤價格一度跌破500元大關。6月以來,隨著復工復產推進及夏季用煤高峰提前到來,煤價止跌回穩。
在宏觀經濟走勢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下,煤炭行業將面臨哪些新機遇新挑戰,“十四五”期間如何鞏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果,實現高質量發展?日前,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紀委書記、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張宏應本報之邀談了自己的看法。
新形勢下煤炭行業改革發展如何發力?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受全球疫情沖擊,世界經濟嚴重衰退,產業鏈供應鏈循環受阻,國際貿易投資萎縮,石油等大宗商品市場動蕩。國內消費、投資、出口下滑,就業壓力顯著加大。
行業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挑戰
按照黨中央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戰略部署,2016年初,國務院印發《關于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拉開了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序幕。通過4年多的不懈努力,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了重大進展和顯著成效。支持煤炭產業健康發展的政策保障體系基本形成,推動煤炭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不斷完善,煤炭產業結構優化、市場供需基本平衡,轉型升級取得較大進展,全國煤炭安全穩定供應能力增強,煤炭上下游產業協同發展格局逐步形成,煤炭生產力總體水平顯著提高。
從煤炭行業改革發展看,煤炭供應能力提高,供給質量提高。但煤炭行業發展不平衡問題突出,多數老礦區企業經營壓力大,轉型發展路徑不清晰、困難多;全國煤炭生產越來越向晉陜內蒙古三省份集中,生態環境保護與資源開發利用的矛盾突出;我國煤炭生產以井工開采為主,自動化、智能化水平低,生產成本高,與主要產煤國家相比,國際市場競爭仍處于劣勢地位;受國際油價大幅波動影響,煤化工產業高投入、低效益、風險大;創新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新材料,還存在體制機制制約、人才短缺、理念創新不足等問題。
從我國煤炭資源開發布局看,晉陜內蒙古三省份煤炭產量比率占全國的近70%并還將不斷增長,黃河流域煤炭產量占全國的80%左右。
綜合分析,我國宏觀經濟正處于由高速度發展向高質量發展的轉型時期,加之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經濟發展面臨的不確定因素和挑戰更多。煤炭行業正處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需求側變革的關鍵時期,面臨的新形勢和新挑戰增多。
煤炭改革發展的新機遇新變化
煤炭是我國的優勢能源資源,占全國已發現化石能源資源總量的97%左右,作為我國的主體能源,是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穩定供應的堅實基礎。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煤炭工業的健康發展,出臺了以推動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政策效應正在逐漸顯現。以信息化、大數據化、綠色化和人工智能技術為代表的第四次技術革命為引領,以煤礦智能化發展為載體,煤炭工業現代化水平即將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煤炭在我國能源安全保障中地位更加明確。2019年12月30日,全國能源工作會議提出,要深刻認識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和煤炭的基礎性保障作用,持續做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這篇大文章,不輕易轉移對煤炭的注意力,不輕言“去煤化”。將煤炭上升到國家能源安全“兜底保障”的新高度、做出了新定位。
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效應逐漸顯現。2016年以來,煤炭行業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試點行業,先后在淘汰落后、發展先進,支持科技進步,推動市場化發展,加大財稅金融扶持力度,促進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這些政策措施效果逐漸顯現,并正在成為深化煤炭行業改革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煤炭行業即將迎來智能化發展的新時期。今年2月,國家能源局等八部委聯合印發《關于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的指導意見》,對全面推動我國煤礦智能化技術發展提出了明確目標和具體工作要求。主要產煤省份和大型煤炭企業積極響應,我國煤礦由智能化開采工作面示范起步,開始走上了煤礦“采掘開機運通”以及安全、生產、調度、運銷全系統、全過程智能化發展道路,即將開啟煤炭工業現代化水平提升的新時期。
煤炭市場化體制機制不斷健全完善。2017年以來,在國家有關部門、行業協會、煤炭上下游企業共同推動下,建立并逐步完善了“煤炭中長期合同制度”和“基礎價+浮動價”的定價機制,符合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展需要,得到了社會各界普遍贊同,形成了煤炭上下游合作共贏發展局面,已經成為維護煤炭經濟平穩運行的壓艙石。實踐證明,創新煤炭市場化體制機制,為煤炭上下游產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十四五”煤炭發展思路與重點分析
今年以來,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世界經濟萎縮明顯,我國第一季度經濟回落,隨著復工復產,4月以來逐漸回升并達到正常水平。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機遇、新挑戰,煤炭行業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貫徹落實推動能源安全新戰略,深化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推動煤炭產業技術升級、產品升級、質量升級、管理升級,促進煤炭上下游產業協同,煤炭與清潔能源協同發展,培育新模式、發展新業態、提升新動能,建設現代化煤炭經濟體系,促進煤炭工業高質量發展,為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安全穩定的能源保障。
圍繞“十四五”煤炭行業改革發展重點領域,要堅持優化布局與保障供給相結合,堅持深化改革與創新發展相結合,堅持產業升級與轉型發展相結合,堅持綠色開發與清潔利用相結合,堅持立足國內與國際合作相結合。聚焦煤礦智能化、服務型生產和相關產業融合,促進煤炭生產集約化、組織管理專業化、產業園區集群化發展,努力構建現代化煤炭經濟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重點在以下10個方面發力。
◆第一,優化煤炭資源開發布局。
◆第二,深化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第三,提升煤炭科技創新驅動能力。
◆第四,促進煤炭行業平穩運行。
◆第五,著力推動老礦區轉型發展。
◆第六,加強礦區生態文明建設。
◆第七,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
◆第八,推動煤炭智慧物流體系建設。
◆第九,提升煤礦安全與職業健康水平。
◆第十,加強“一帶一路”資源開發與產能合作。
我國主要煤運通道持續發力,發煤礦站發運積極性提高,先進產能加快釋放,環渤海港口煤炭庫存恢復性上漲,秦港煤炭庫存接近500萬噸關口,國投曹妃甸港存煤360萬噸,環渤海煤炭供應得到補充。南方雨水增多,三峽電站機組全開,水電發力明顯,三峽發電量日度達到峰值。下游電廠日耗在水電的擠壓下,呈現穩中回落態勢,同時庫存小幅增加,存煤可用天數25天。需求弱勢運行使得下游對市場煤采購放緩,沿海煤炭運輸市場釋放出的貨盤有限,價格走穩。但利好消息是,由于進口煤限制政策進一步收緊,市場上出現已訂貨船被迫取消的情況,終端基本持觀望態度,貿易商操作更為謹慎,印尼煤和澳洲煤報價繼續弱勢運行,有利于國內市場向好發展。
隨著中央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政策措施逐步落實,復工復產深入推進,工業生產繼續回升。七月份,長協煤供應量增加,而用電需求隨著“入伏”氣溫升高也會增加,煤炭市場供需雙高將再現,在很大程度上考驗環渤海港口和運煤鐵路的運輸能力。